而在北齐和北周时期,又分别由北天竺僧人那连提黎耶舍和阇那崛多来翻译佛经。北朝的佛教和南朝的佛教在当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很鲜明的区别。北朝的佛教特别重视禅法,也就是禅定之法;而南朝或者说南方的佛教比较重视佛教义理的探究。用一句不太精确的话来说,就是南方的佛教比较重视从宗教学、哲学学理的角度去研究。鸠摩罗什在长安的时候,他传授的主要是中观[43]学说,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,鸠摩罗什传承的学说在北朝几乎没有什么传承。
北朝受到大家崇信的是一些佛教禅师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在北朝影响最大的禅师是佛陀禅师,他的名字就叫佛陀,也就是觉者、觉悟者的意思。他是天竺人,在魏孝文帝迁都以前就来到了北魏,深受孝文帝的崇信。佛陀定居在少林寺,而当时的少林寺因为有佛陀禅师驻锡[44],经常有人“闻风而来,纵横数百”,意思就是这寺庙里边经常有几百个人来听佛陀禅师讲禅、讲授佛法,少林寺也因此以禅法闻名。
比佛陀禅师稍微晚一点到达北魏的还有一位禅师,他在中国就更有名了,就算不能说是家喻户晓,也应该是知者甚多,那就是菩提达摩[45]。菩提达摩大约是在南朝刘宋灭亡(公元479年)前来到中国的,他先是来到了南朝。而到了刘宋后期,他就往北走,到嵩山洛阳一带传播禅法。和佛陀禅师不一样的是,菩提达摩在世的时候,并没有得到当道者的特别尊重。但是他传授的禅法,以《楞伽经》为指导,提倡一种高度自觉的实践,这和以前的禅法,也就是和佛陀禅师的禅法有着很大不同。因此反而是从南边来的菩提达摩的禅法代表着,或者说象征了北方禅学发展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