庚斯博罗的风景画不仅近似鲁伊斯达尔或鲁本斯的作品,甚至也很像1000多年前的中国山水画作,都是画家在写生与回忆的基础上,在工作室内完成的。他还会把一部分自然景观带回工作室,不断揣摩和描绘。庚斯博罗于1788年8月去世,几个月后,他的头号劲敌、时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乔舒亚·雷诺兹(Joshua Reynolds)就在演讲(他在学院的常规演讲之一)中提到了这种作画方法——庚斯博罗会收集一些枝条、树桩与叶片,在工作室里摆放成“风景”小品,然后在夜晚的烛光下,运用技巧,发挥想象,将白天在日光下的效果重新创造出来[433]。与许多鉴赏家一样,雷诺兹也曾批评庚斯博罗的作品缺乏“完成度”——画面看起来总有些杂乱无章,但这并不妨碍他欣赏其中流露出的率真与自然。近看时那些刮划与涂抹也许略显混杂无序,但退后一步就会发现,一切都各得其所,相得益彰,“似有魔法一般”。
作为那个时代顶尖的肖像画家,雷诺兹可能也考虑过开创一种随意自然、快速高效的作画方法。可惜他始终坚持勤恳的技法,悉心描绘模特的时尚外表。雷诺兹的肖像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——在他的画布上,那些历史舞台上的演员血肉丰满、个性鲜明。雷诺兹的绘画风格是在他30多岁去意大利游历时建立的,当时他沉迷于威尼斯画派鲜明生动的色彩,特别是丁托列托的作品与米开朗琪罗的“宏大风格”,还不断地临摹学习。拉斐尔、柯勒乔、马萨乔和曼特尼亚等其他大师的作品也令他仰慕不已。